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蜂群消失的原因



大發現! 農藥竟會使蜂群崩解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蜜蜂不明消失是近年科學家極力想要解開的謎題,台灣大學跨領域團隊發現低劑量類尼古丁殺蟲劑益達胺雖不會讓蜜蜂死亡,但會污染蜜蜂幼蟲,讓牠們長大後,喪失學習、記憶能力,飛出採蜜後無法回巢,讓蜂群崩解消失。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表示,該成果是全球第一個發現農藥殘留下,幼蜂雖可正常生長,卻造成能力喪失的研究成果。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1994年開始法國南部蜜蜂不明原因大量死亡、2006年美國各地也有蜜蜂神秘消失,科學家統計全球蜜蜂每年以10~30%的比例減少,但原因仍待解答。

他針對國際所疑慮的益達胺研究,發現外勤蜂吸食50ppb益達胺糖水後即無法返巢,40ppb時,外勤蜂會短暫出現異常現象,隨後可以回巢,但會將帶有農藥殘留的糖水傳給幼蟲,雖不影響其成長,但團隊觀察這些幼蜂發現,只要受到10ppb污染,成蜂後喪失學習記憶能力,飛出採蜜便無法回巢,讓成蜂群消失。

楊恩誠提醒,蜜蜂消失的原因眾多,他們的成果可供政府思考製訂農藥政策時,除了考量致死率,也要思考非致死率的生態影響,才能維持永續的環境。
針對台灣大學研究指「農藥益達胺對蜜蜂有生理上之危害,可能是蜜蜂大量消失的原因」一事,防檢局說,蜜蜂消失原因眾多,日前歐盟對於益達胺等新尼古丁類的藥劑雖採取2年限用措施,但依據今年4月歐盟最新研究顯示,歐洲蜜蜂大量消失原因恐與寒冷氣候有關。

防檢局表示,已要求農藥業者對於蜜蜂有高毒性的農藥,一律要在標示上加註「對蜜蜂毒性高」及「避免使用於作物開花期」等警語。防檢局也於去年11月8日修正發布「農藥理化性及毒理試驗準則」,已參考歐盟規定修正蜜蜂毒性試驗資料規定,對新登記的藥劑,凡使用於田野環境及施用對象為蜜源植物、粉源植物者必須提供相關對蜜蜂毒性試驗資料。

此外,農藥有效成分會對蜜蜂生殖發育、生長調節或其他慢性危害的農藥,也要求業者提供試驗報告。甚至要求業者繳交田間試驗報告。此外,防檢局已啟動評估作業,將對蜜蜂有高危害風險的藥劑,採取限用或禁用措施,益達胺將列為評估藥劑之一。(陳威廷、戴安瑋/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